德钦县政府深入推进◆■◆■“润心■■◆”“强基”工程◆■★◆■■。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1人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用好1485万元2024年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10万元民族宗教专项资金★★。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刑事■■、行政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2%、25%,命案发案率下降100%。提升信访法治化水平,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和按期办结率分别达到100%、95.6%。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率先建成全州第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设立基层自然灾害第一响应人1590人,自然灾害实现零伤亡■◆★◆◆◆,“7·23★★◆◆”转移避险案例获省级通报表扬。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耕地流出两个批次问题整改889.15亩。
精准制定帮扶措施597条◆★◆■★★,累计消除监测对象风险109户377人,实现返贫致贫人口零新增。投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48亿元★◆■◆★◆,实施项目75个★★◆★◆■。落实■◆“双绑”利益联结机制,22家企业绑定53个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绑定脱贫户■■■■★、监测户◆◆◆“双绑率”保持100%。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新认定1家省级◆■■、2家州级、3家县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9182户、增收4418万元。
完成新一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德钦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运营◆★★★◆◆,实现国资经营收入135万元◆◆★★★★。推进乡镇赋权■★◆★,完成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深化“放管服★■★■★◆”改革■◆■,进驻部门32个、事项1459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均达到100%■◆★。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办理2204件。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标准化建设,进场交易项目29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走访、接待企业286次。投入1500万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帮助争取各类专项资金405★■★◆◆.6万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43亿元。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397户、“个转企”22户★★■。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净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户。完成消费帮扶3612.27万元■■■。开展招商引资提效专项行动■★◆◆,成功签约隐山居·雾浓顶精品酒店◆★★、峄桐酒业红坡酒庄等建设项目6个,全年引进县外资金27.74亿元,增长13◆◆★◆★■.5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德钦县始终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召开县政府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常务会31次。常态化开展廉政主体责任谈线人次◆■。抓实省委巡视,历次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乡村振兴领域历次巡视、督查以及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领域支出18.93亿元、占比81.08%■★■◆◆◆。持续巩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依法有序办理州、县两级人大代表建议39件、政协提案52件,答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2025年藏历新年,生活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建塘社区吾吕村民小组的孙五妹奶奶一家正以充满温馨的仪式迎接新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多民族家庭的幸福生活画卷。[详细]
德钦县深入实施产业强县★■◆★■、农业现代化等系列三年行动◆★,大抓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业和绿色能源产业。实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编制《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德钦片区生态旅游方案》,探索研学◆★★■★、冰雪运动等生态旅游发展路径■◆■★。发展文艺事业,《傈僳阿克吉》获得全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顺利举办第十届弦子文化艺术展演、嘉定·德钦对口支援20周年纪念以及第二届梅里雪山国际葡萄酒推介等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466.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52◆★.04亿元,分别增长23.44%、16■■.39%■★◆■。实施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等集体经济建设项目■◆◆★◆★,全县种植葡萄6867亩、流转4663亩★★■◆■,落实奖补政策资金671.13万元,带动群众增收 2643万元。推进珍稀野生食用菌原生地人工接种促繁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建成年产100万袋的食用菌菌包生产线。建成松茸保育促繁基地3个,促繁面积200亩,推广羊肚菌等野生菌林下仿生种植、大田种植775亩,示范带动5000亩■◆◆◆■★。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5个★■■◆、★◆◆■“绿色云品”4个,品牌和市场竞争力有效提升◆■■★★。提速推进绿色能源建设,纳古光伏电站(一期)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创下世界光伏电站最高海拔新纪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德钦县强化重点项目包保责任和调度机制运行,年度实施重点建设项目34项★◆★。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到位增发国债凯发网娱乐官网账号注册、中央预算内资金1.76亿元◆★■■,筹措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500万元。羊拉公路(奔子栏至曲宗桥)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危桥改造、安防工程等顺利实施■■■◆◆■。施坝河和相多河治理工程■■★、农村供水保障、民政福利设施等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06%。积极推进“坡改梯”项目★■★■■★,完成1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工作,新增节水灌溉1707亩。完成308千米森林防火通道建设。累计建成通讯基站1099个,城区、乡镇、行政村4G、5G通讯网络和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
斑背潜鸭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详细]
持续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备案。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金沙江贺龙桥国控断面、澜沧江布村桥和子通农大桥省控断面、白马雪山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达标率100%。有序推进第二轮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24项及3件投诉举报件整改,整改时限内完成率100%■★◆■◆。全力推动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反馈问题整改★◆◆★,年内销号43个问题。推动雨崩、南几洛等区域综合整治◆★。三级林长巡林221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3个■◆★■。持续加强天然林、草原保护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效管护天然林854万亩★■◆★,完成造林绿化53万株。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贴、管护补助4760.58万元。推进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三级河长巡河4870次,清理河段204.2公里,实现一江清水出德钦。
2024年,德钦县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
紧盯重点群体就业★◆★◆,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16345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04万元★★★■■,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22493人,城镇新增就业61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全年教育领域支出2◆◆.96亿元,增长0★■.97%★■。安排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235.9万元,发放“雨露计划■★◆◆★”等补助资金494.1万元。加快“一小”风雨活动场所★★■、羊拉村幼儿园等续建项目进度★◆,完成各学校省教育专网接入工作,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上海、玉溪◆■★★■■、大理★★、临沧教育帮扶工作■◆■★■■,◆◆◆◆★★“编外校(园)长”讲授思政课41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六年级毕业班质量测评优秀率达75.56%,提高了32.27个百分点,初中学子在全州中考中成绩优异,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落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县第二人民医院和佛山乡、羊拉乡卫生院第二门诊正式运营,完成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工程(一期)建设◆◆。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建成中藏医馆、慢病管理中心■◆◆,其中3家达到省级甲等标准,5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县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医保参保人数分别达49529人■◆◆、8938人★★、3975人、50174人。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补助、临时救助及残疾人、高龄、特困儿童补贴6744.74万元◆★◆★★■,5家老年幸福食堂运转顺畅■◆★■◆★,拖顶乡、奔子栏镇养老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民生实事更加可感可及。
抓好2023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反馈问题整改,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整改整治进展有序。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经营性收入719.77万元◆★★◆■、分红291.48万元,村(社区)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49个★★◆★★■,10万元以上的有41个★■◆◆★。
县城搬迁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实物指标调查、搬迁方案编制、新县城详细规划、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等稳步推进。14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项目扎实推进,入库备案村庄规划44个■■★★,完成农房抗震★★★◆★、农村危房改造450户凯发网娱乐官网账号注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区垃圾容器覆盖率98%,无害化处置县城生活垃圾7040吨◆◆■★■★、城镇污水173万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实施县城排水管网探管改造及河道修复清淤工程,完成普查检测82.94千米、改造4.2千米★■◆◆。推进◆◆■★★■“千万工程”示范村、提升村建设■■★◆■★,新改建户厕250座,累计建成垃圾热解站18座■◆■、中转站1座◆★★、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5个,全县镇区■◆■★、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8.3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1★■★◆◆.29%★★■■。
春耕时节,希望的种子已在丹巴这片土地生根发芽,丰收的喜悦也将如期而至。[详细]